文/炒米视角
(资料图片)
不是汉景帝气量狭小不能容人;也不是周亚夫功高震主,赏无可赏,原因却是为了后来的汉武帝刘彻,个中原因容炒米慢慢道来。
汉景帝和周亚夫"贤君良将",曾经共筑了一段历史佳话。
汉景帝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君,在他的治下,汉朝继续执行休养生息政策,恢复并积蓄了国力,为汉武帝的功绩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。他和他的父亲汉文帝两朝被称为"文景之治"。
周亚夫是历史上有名的护国勋将,在危急之际,受命统帅平叛的汉朝中央军队,力挽狂澜之下,平定了"七国之乱",维护了汉朝的统一和稳定以及长治久安。
功成之后,周亚夫的耿直个性和不善阿谀更显突出,结果剧情反转。
然而"七国之乱"平定之后,周亚夫领丞相职,后因实在过于实诚,得罪人太多,景帝只好把他免了。一日景帝饮宴众臣,周亚夫迟到,汉景帝故意命人撤去餐具。周亚夫到宴,因无餐具,大呼小叫。景帝笑着对他说:"莫非这还不能让你满意吗?",周亚夫觉得受到羞辱,拂袖而去。
此后君臣嫌隙顿生,不久周亚夫在给自己修陵墓准备陪葬的时候,令儿子购买了几百付兵甲,因而被诬告谋反入狱,周亚夫愤怒之下,在狱中绝食而亡。
很多人拿周亚夫和文景两帝之间的交集来做对比,认为当初在灞上细柳营时,文帝慰军而不能入,只因周亚夫有言"军中闻将军令,不闻天子之诏(军中只有将令,而无君命)"。文帝能容周亚夫,还夸赞其"真将军也!"而景帝却无容人之量,赶出了"狡兔死,走狗烹"的事情。
但实际上并非如此,因为就在那顿宴会上,周亚夫走后,汉景帝说了一句话才是真正的问题症结所在。
"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!"
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"这个不高兴就拂袖而去的人,绝对适合不能做少主的臣子的。"
而少主者,是汉景帝的太子刘彘,也就是后来的汉武帝刘彻。当时刘彘很小,但是因为汉景帝喜欢王美人,所以为了这个刘彘做太子,可谓付出的代价非常大。因为原来的太子是刘荣,他的母亲栗妃也是汉景帝的宠妃。但是汉景帝为了给刘彘铺路,逼着刘荣自杀,软禁逼疯了栗妃。
所以可以想见汉景帝在刘彘的身上倾注了多少心血,花费了多大的代价。而如今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,为日后考虑,景帝必须要替这个孩子拔掉权柄上扎手的刺。
实际上这就和后来的朱元璋杀蓝玉是有共通之处的。汉景帝知道周亚夫这个人其实是忠心耿耿的,唯一的缺点就是为人过于刚直,不懂变通,在朝中容易得罪人。但是他那嚣张跋扈的性格以及不懂得给别人台阶和面子,自己在的时候,可以千方百计去迁就。
但是他这种性格是完全不适合去辅助少主的,他不懂得维护少主的面子,树立少主的权威,久而久之,只能适得其反。如果再受奸人蛊惑,后果简直不堪设想。
所以很多故事里我们都会看到的一个结局,有识的君主,发现一个能人,但是不能为己所用,那就只能将其杀之,避免他投入到敌对阵营。而景帝为了抚保少主刘彘的上位,刚才也讲过了,代价极其巨大。因而刘彘实际上暗中的敌人也就非常多。而周亚夫虽然功勋卓著,能力突出,但是还能留吗?不过也是代价而已。
文/炒米视角
Copyright @ 2015-2022 中公晚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沪ICP备2022005074号-18 联系邮箱:5855973@qq.com